《教育要聞》--教育品質
如何幫孩子找到更好的老師?
吳南嬿 撰
少子化的今天,由於市場供需關係,讓教育大學一所接著一所吹上熄燈號。社會上對教師族群的抹黑攻擊,造成教師的社會地位大幅滑落,讓教職變成一個對人才沒有吸引力的行業。面對這樣的困境,我們該如何讓人才進入教職?我們該如何幫助孩子擁有更好的老師?
從國際間以及我國過去的經驗可以得知,高社會地位、較佳的工作待遇是延攬人才進入教職的不二法門。以芬蘭為例,教師的薪資雖然不見得能打敗其他同等學歷者,但是,由於其超高的社會地位,讓教職成為吸引力高的職業。在新加坡則是用不輸其他同等學歷的薪資及不同的進路來延攬人才。
看到這兩個國家在培育優良師資的用心,再回頭看看我國對待教師的狀況,真的讓人不得不為孩子的教育憂心。這幾年來教育主管機關和媒體對老師社會地位的打壓,讓許多老師走在路上都不敢承認自己是老師。社會的快速變遷,讓老師不僅需要協助孩子,還需要協助家長,教育工作的難度不斷增加。退休待遇(延遲的薪資所得)本來是教師這一行吸引人才的重要誘因,現在卻在年金改革的壓力下,教師被不斷抹黑。而擁有退休基金管理權的政府不僅不檢討其管理基金及投資績效不彰,不願意為此負責,還不斷挑弄世代及族群鬥爭。結果,賠上的就是孩子的教育品質,因為政府現在對教師的種種作為,會讓教師這個職業不僅更難吸引人才,還會導致教育界的人才只要有機會就要逃離這個職場。
當我們回歸到維護孩子的教育品質時,我們還是得重新思考如何讓人才願意進入這個職場。這當中沒有什麼秘密,就是讓教師重新成為一個讓社會尊重的職業,讓教師一職擁有能吸引人才的工作待遇,才能讓孩子擁有高素質的老師帶著他們拓展視野,擁有全球化環境所需要的競爭力。
參考資料:
中國時報,早年教師薪資低 人才出走轉行
中國時報,教大熄燈號-教書不再是鐵飯碗 師培生人數驟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