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要聞》--教育政策
要找出答案 先問對問題(1)
~~從翟本喬先生提出的四大教育問題談起
吳南嬿 撰
在全球化的時代,教育的良莠被視為國家競爭力的關鍵。問題是,要提升教育品質的關鍵究竟為何?
在這部份,曾擔任臺北市市長候選人柯文哲「智慧城市委員會」顧問的翟本喬提出新任教育部應解決的四個教育問題,分別為:1. 如何讓好師資得到應有待遇? 2. 如何淘汰不良師資? 3. 如何讓學術研究跟上產業腳步? 4. 如何從小培養創意,避免錯誤的教育制度箝制下一代的創意成長?
這四個問題看起來皆是社會大眾所關心的教育問題,但是,若未來教育政策制定若真以解決這四個問題為方向,恐怕會造成教育教育災難。在此,讓本會先說明第一個問題。
如何讓好師資得到應有待遇?
這個命題的問題有:
(1)何謂「好師資」?
在 教育界中,「好老師」的定義眾說紛紜。有的強調教學技術,以有效傳遞知識取得好成績作為標準;有的強調服從性,只要配合行政作為的就是好老師;有的強調教 學彈性,能因應地域及學生的不同,因時因地設計不同的課程及教學模式的專業工作者。在這麼多不同的標準下,要如何進用「好師資」將是我國相關政策制定的重 大課題。
(2)為何特別強調「應有待遇」?目前我國教師的待遇有爭議之處嗎?何謂應有待遇?應有待遇就能吸引到好師資嗎?
這個命題似乎將「好待遇」視為吸引「好師資」的主要手段。但是,許多研究指出,能激勵動機的元素為:自主、心流、有意義,而這三個元素都與物質取得無關。
若 我們檢視教育職場中這三個元素就可以發現,此三元素在教育環境中十分匱乏。老師在教學時會被既定的學校教學進度綁死,再加上教科書及升學考試的層層枷鎖, 家長用知識累積的角度檢視學校教學成效,動輒進入學校場域干預教學或到處投訴,教學環境中根本無法適性教學,也沒有真正的教學自主。既然一切都被框限住, 老師要在教學中取得成就感,擁有心流經驗,或是覺得其教學工作有靈魂及生命力,就會變成十分困難的事。
(3)將「好師資」與「待遇」連結的制度,不僅對教育發展不利,反形成諸多教育弊端:
若要將「好師資」與「待遇」連結,最終一定會走向教學績效制,也就是按教師的表現支薪(功績制薪酬-- merit pay)。但是,許多國家在實施功績制薪酬後發現,它會(1)鼓勵老師為標準化測驗而教學;(2)政府要花較高的教育人事成本;(3)它會將教師工具化,限縮教師在教育環境中的角色及價值;(4)它會讓教育工作者忽略其他可能影響孩子學習的因素等。
(4)問題的重點不在於「如何讓好師資得到應有待遇」,而在於如何讓教育人才願意進入教職。
講到如何吸引好的教育人才進入教職,我國倒可以以芬蘭和新加坡為師。
芬蘭的教育職場是一個吸引人才的職場,它之所以吸引人不是因為教師的待遇高,而是因為其社會地位高,而且工作環境良好,再加上進入這個職場的競爭者之多,導致能當教師者皆為社會中的佼佼者。這麼有尊榮感的工作,自然吸引人才往教育界集中。
新加坡則以待遇及主動出擊挖掘人材。 新加坡的教師待遇不會特別好,但一定不會輸給其他行業具備同等學歷的人,因為新加坡教育部會每年檢視其他行業的起薪並予以調整,讓教師一職成為對社會新鮮 人有吸引力的職業。此外,為了讓找到好師資,新加坡教育部會到中學尋覓人才,這些人才皆為在學業表現上屬於前1/3的人。只要找到適合擔任教職的人才,就 會主動邀請其進入教育界,提供各項培訓,還會考慮到在職教師的不同進路,將在職教師進行分流,依教師的興趣及性向,將其放在不同的位置:教師、教育行政及 教育研究人員。一個對於召募暨培養人才如此有企圖心國家,難怪其教育品質能被世界注目。
總之,翟本喬先生所提出的「如何讓好師資得到應有待遇」這個問題,對吸引暨留住好人才在教育界的幫助不僅不大,還可能對教育出現負面影響。如果我們希望教 育界中能有更好的師資,可以參考芬蘭和新加坡的召募優秀教師經驗,與我國的國情結合,也許可以制定出最適合我國的提升師資素質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