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影片分享》 雀兒喜‧雪德絲: 我如何讓我的教會改變
作者 hcceiu 於 2016年01月05日 14:00:00 (1053 次閱讀)

《影片分享》

雀兒喜雪德絲: 我如何讓我的教會改變

簡介撰寫  吳南嬿

    環境、文化、社會氛圍對我們生活的影響力有多大?我們生活在其中是否感受到它們的影響力?它們如何滲入我們生活的每個環節,讓許多人痛苦不堪?雀兒喜‧雪德絲在這場演講中,用他改變他的教會--摩門教--為例,說明他為何選擇改變教會而不是離開。



對許多人來說,宗教信仰具有撫慰人心,提供心靈支持的作用,但是,它也具有權力及影響力。透過這些權力,它箝制了環境內的人民,用宗教的力量來塑造「是非」 的概念。以摩門教為例,由於此宗教有男尊女卑的文化,導致信仰這個宗教的女性在不知不覺中接受「女性只能為男性助手」的觀念,然後再將這個觀念不斷複製, 傳給下一代。

    「你為什麼不離開?」這是雀兒喜‧雪德絲在推動宗教改革最常面對的壓力。離開他的宗教也許可以獲得他個人的耳根清淨,但是無法解決宗教濫權對社會所造成的 影響。宗教的影響力當然不只在宗教內,它們還可以利用宗教所匯集的資源將這些觀念滲進教育、軍事及財務決策。舉例來說,雀兒喜‧雪德絲的教會就用他們所募 到的二千二百萬美元來對抗加州提出的同性婚姻法。它的影響力不只是宗教的內部,也影響世世代代,影響整個社會。正因如此,雀兒喜‧雪德絲致力於讓他的教會 改變。

    改變文化及社會氛圍的路並不好走,在雀兒喜‧雪德絲所發動的這個改革運動中,他與他的夥伴遭遇他的教友的不諒解。這些希望造成宗教文化改變的人不僅失去友 誼,也失去工作。他們每天都收到仇恨的信,甚至死亡威脅。不過,他長期的努力也已開始得到回報:原本不允許女性進入的總會教友大會,這次有三位女性受邀。 當原本只屬於男性的聖職允許女性參與之後,宗教中男尊女卑的文化就開始被一步步鬆動及改變。

    教育涉及文化的建立或再造。從雀兒喜‧雪德絲的宗教改革運動中可以得知,文化的形成及改變並非一蹴可幾,而且需要不屈不撓加上點點滴滴的累積才能看到改 變,這樣的認知能幫助教育工作者在推動改革時更有耐心。另外,身為教育工作者的我們也需要時時檢視許多「理所當然」的現象,瞭解「理所當然」對於教育所帶 來的殺傷力,才能透過教育促成文化的改變。

Printer Friendly Page 將這個故事寄給朋友 Create a PDF from the article
網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站立場,對於發言內容,由發表者自負責任。
發表者
樹狀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