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要聞--教育改革》 三個頑強的學校改革迷思
作者 hcceiu 於 2015年12月11日 11:00:00 (972 次閱讀)

《教育要聞》--教育改革

三個頑強的學校改革迷思

吳南嬿 摘要整理

    人類社會中所推動的任何改革,不見得一定會改革成功。其中一個改革失敗的原因,就是使用錯誤的想法和理論,這種使用錯誤的想法和理論最後導致改革失敗的情況在教育領域比比皆是。美國紐約市教師工會理事長Michael Mulgrew指出,目前教育領域中最頑強的三個學校改革迷思有三:(1)「功績制薪酬(merit pay)」一種被明確證實無法提升教學效能,卻在特許學校(美國的公辦民營學校)行之有年的制度;(2)以學校表現不佳為由,實施學校教師大換血;(3)設立特許學校。



    什麼是「功績制薪酬」呢?它是一種依據學生的測驗表現來判定教師教學績效的制度。這個制度的基本原理就是將教育的所有成敗歸在老師身上,讓老師成為教育失敗 的代罪羔羊。不過,目前已有許多研究顯示,「功績制薪酬」對於提升教學績效一點用也沒有。美國范德堡大學曾做了一個為期三年的「功績制薪酬」實驗。在這個 實驗中,將某些學校的老師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組的老師實施「功績制薪酬」,對照組則沒有。這個實驗共發出170萬美金的獎金,但是,這兩組老師的學 生成績表現其實差別不大。紐約市也實施類似的三年計劃,共發出5千6百萬美金的獎金。最後,這個計劃於2011年宣告終止,因為發現此政策與教學績效的關 係不大。德州的「功績制薪酬」也於2013年劃上句點。

    為什麼「功績制薪酬」對於提升教學績效無法發揮功用呢?因為鮮少有人為了賺大錢而去從事教職。所以,「有錢能使鬼推磨」的觀念在公立教育領域是行不通的。

    既然「功績制薪酬」行不通,將表現不佳學校的老師大換血總行得通吧!這就形成教育改革的第二個迷思。許多紐約州的教育政策制定者認為,學校表現不佳一定是老 師的錯,這種學校一定有一群冥頑不靈的老師,所以,紐約州教育部就決定,凡是被歸為「表現低落」學校的老師都要重新面試,希望用這個方式把「教學意願低落 或低教學效能」的老師趕出這個職場。此舉的確讓許多在「表現低落學校」的老師在第一時間就選擇離開該校,有一所學校只有20%的老師留下,還有一所只有2 位老師留下(全校原有40位老師)。不過,這兩所學校在五年內就大換血兩次,由此可知,這種「教師大換血可以提升教學品質」確是一個迷思。

    第三個迷思就是「特許學校表現較佳」。特許學校真的運作得比較好嗎?還是他們透過篩選,過濾掉企圖心較弱的孩子,給外界特許學校較佳的假象呢?以紐約市特許學校為說,它們運用不同的機制層層把關,以篩選出資質較佳的學生。他們篩選的策略有:

1、       透過報名機制篩選家長--一般來說,會自己選擇特許學校的家長,都是企圖心較強,比較注意孩子教育的家長。

2、       降低特殊學生的數量,如:無家可歸者、非以英語為母語的學習者及有嚴重肢體障礙及學習障礙者。

3、       鼓勵學習有困難的孩子離開:紐約時報的一項調查發現,在布魯克林區的Success Academy特許學校校長有一張「必須離開學校學生」名單。

4、       調整「貧窮」的定義:特許學校雖然也是收家境較貧困的孩子,但是,最近的分析指出,許多被歸為成功的特許學校裡,有大批不怎麼貧困的學生。由於家庭收入與學生成績關聯緊密,這樣的調整也會產生篩選學生的效果。

    到底特許學校學生的表現是否優於公立學校呢?研究顯示,在紐約市,有超過70%低於貧窮線的學生於公立學校就讀,但他們在閱讀及算術的表現一點也不遜於特許學校,有的甚至還超越特許學校。從這些客觀表現看來,特許學校較優的確是一個迷思。

資料來源:

Michael Mulgrew, Three Wrongheaded School 'Reform' Myths.

Printer Friendly Page 將這個故事寄給朋友 Create a PDF from the article
網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站立場,對於發言內容,由發表者自負責任。
發表者
樹狀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