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要聞》--城鄉差距
當學生成為教育的主人 就能突破城鄉差距的迷思
吳南嬿 分析整理
桃園縣祥安國小透過讓學生自己創作、畫繪本、故事分享等教學方式,再輔以數位平台,讓學生的學習動機大大提升,進而提升英文能力,為突破教育的城鄉差距打了一劑強心針。這樣的教育方式可以複製嗎?
首先,讓我們回歸到教育的基本要件:參與和互動、從生活的經驗出發。以這兩個要件檢視祥安國小的學習方式會發現,學生自己創作教材、分享故事,就是對學習的 參與,而孩子的創作就是從自己生活的經驗出發。也就是說,這樣的教學方式充份運用教育的基本要件,自然能展現教學效果。
許多人提出教育有城鄉差距的問題,不過,從許多成功案例可以發現,若讓教學從孩子的生活經驗出發,擺脫教科書和教學進度的束縛,以學生學習為中心,在教學 中融入當地文化,比較能夠讓學生投入在學習活動中,進而獲得成就感。也許,對我國的教育來說,鬆綁的第一步是解除教育環境中對教科書的依賴,才能為不同的 學生打造適合他們的學習歷程。
參考資料:
中國時報,自己畫教材 偏鄉童不再菜英文。
自由時報 英語教學小革命 原民小學融入祖靈文化。
杜威,民主與教育。
國語日報 鬆綁教學進度 英語教育掀革命。
國語日報 生活文化融入課程 原民輕鬆學。
聯合報 英語實驗課驗收 偏鄉小學勝都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