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分享》
Stefan Larsson:醫生們可以互相學習
簡介撰寫 吳南嬿
對醫院來說,最應該關注的議題應該是什麼呢?是醫療預算?降低醫療成本?還是病人?行醫17年,Larsson發現許多醫生開始變得憤世嫉俗和冷漠,因為許多醫院為了減少開支,壓縮醫生的專業自主權,讓許多醫生無法就病人的病情提供最有利的治療方式。
究 竟什麼是好的醫療品質?好的醫療品質等同於昂貴的醫療方嗎?Larsson指出,許多好的醫療方式所需要的經費並不高。重點是,這些好的醫源是否可以共 享。以髖關節置換手術為例,執行這種手術的方式有很多,但是,哪一種才是最好的呢?這引起醫師們激烈的辯論,他們彼此都認為自己的方式最好,但是,也都承 認沒有人知道哪一種方式最好。為了要知道哪一種方式最好,醫生們花了兩年的時間辯論什麼是高品質的髖關節手術,做出判斷之後,共享資源,互相學習。透過這 樣的方式,讓醫療品質提升。
若將醫生互相學習的經驗拿到教育界,我們會發現,各界都希望教育品質提升,希望我國能有好的教育品質。但是,對於什麼是「好」的教育品質、「好」的教學品 質、「好」老師、「好」的教育制度、「好」的專業成長制度卻都沒有共識,不只各界之間對此沒共識,教師族群裡對此也沒共識。當大家對什麼才是「好」沒有共 識的時候,我國的教育方向到底該往哪裡走?老師要如何互相學習?希望藉由Larsson的演講可以讓我們放慢腳步,用科學的態度好好審視我們的教育,最起 碼先讓教育行政、教師、家長對於何謂「好」的教育品質先達到共識,然後共享「好」的教育資源,運用這些好/壞的判斷標準來檢視目前的教育政策及教師專業成 長是否發揮效力,才能將教育資源做最有效的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