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影片分享》 Paul Piff:越有錢越無情?
作者 影武者 於 2014年01月10日 15:30:00 (1329 次閱讀)

《影片分享》

Paul Piff:越有錢越無情?

簡介撰寫  吳南嬿

    常聽到有人說:「功課好的孩子不會記得老師對他的付出,因為他們認為那是他們自己的努力。功課不好的孩子才會記得你。」這個看法是真的嗎?



    Paul Piff透過行為研究發現,先天上擁有較多資源的人,的確會對待擁有較少資源的人不友善,而且,他們會認為他們所擁有的一切都是自己努力的結果,而忽略他們所佔的先天優勢。這樣的行為研究可以用來說明為何目前貧富差距會越來越大,當一個人的財富增加時,其同理心會降低,優越感會增加。許多研究顯示,富有的人更可能把貪婪定義為好的行為。為了獲得勝利,富有的人作弊的機率較高,甚至在交通違規的部份,富有的人的違規比例也較高。

    Paul Piff並不是說有錢人就會做出不道德的行為,而是,許多人在追求成功的過程當中,會將自己的成功建立在損害別人之上,所做的事都以利己為中心。在這種狀況下就不難瞭解為何美國有90%的財富集中在20%的人身上。也就是說,社會變得越來越不平等,當這樣的不平等持續惡化,會造成社會的動盪,最後,社會的每一個人都會承受這樣的惡果,就算是有錢人也不能倖免。

    那麼,有可能解決這種狀況嗎?根據研究顯示是可以的。這種狀況可以透過心理干預來改善,比如說:讓參與者觀看一段46秒貧困兒童的影片,許多有錢人在看過影片之後,就變得比較有同理心,也比較願意提供協助。也正因為如此,現在有許多的富豪都開始投入解決不平等的運動,重建真正的公共利益。至於身為教育人員的我們,也可以運用相關技巧,讓孩子在學校就培養同理心及幫助弱勢的習慣,有助於降低社會的M型化。

Printer Friendly Page 將這個故事寄給朋友 Create a PDF from the article
網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站立場,對於發言內容,由發表者自負責任。
發表者
樹狀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