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庭教育失能 霸凌問題不斷
作者 hcceiu 於 2024年02月01日 11:40:00 (257 次閱讀)

家庭教育失能 霸凌問題不斷

吳南嬿 撰

新北市於今年(2024年)1月28日,發生「七打一」的國中生霸凌案。七名未滿15歲的少女於KTV包廂內,對一名少女施暴,之後,施暴者不僅將施暴影片上傳至網路,其中一名施暴少女還在東窗事發後,在警車內拍照、打卡,並附上笑臉貼圖(註1)。此種種令人感到匪夷所思的行徑讓人不禁要問:這些孩子的家庭教育怎麼了?



另一個讓人不解的是,當事情發生後,警方除了將涉案少女移請新北地方法院少年法庭審理,也聯絡校方及請新北市政府少年輔導委員會輔導(註2)。問題是,這些涉案少女的家長呢?難道家長不需要一起輔導嗎?

家庭教育對孩子重不重要?這個問題不言而喻。而且,美國行為經濟學家Uri Gneezy和John List的研究發現:

一、孩子越小,教學成效越好

若孩子成長到14歲之後,其生活經歷已讓孩子人格產生一定程度的定型,因此,很難進行管教,能改變的機率相對降低很多,除非外界能提供更強而有力的干預,否則孩子的行為只會越來越偏(註3)。

二、教父母比教孩子重要

父母是孩子第一個老師,所以,對孩子童年影響最大的是父母。

讓我們看看下面的例子。

莎琳是一個得了產後憂鬱症的媽媽,平時對待孩子妮雅時往往面無表情。當妮雅哭鬧時,也時常以無視妮雅或叫妮雅「閉嘴」的方式應對,結果,妮雅出現生長遲緩的狀況。

醫生在治療妮雅的同時,也請社工協助說服莎琳加入療程,但是莎琳不願意。由於莎琳沒有辦法脫離憂鬱症的掌控,不願意尋求協助,也沒辦法改善她與妮雅的互動問題;最後,醫生只好將妮雅的狀況報告兒童保護服務單位。

為什麼父母給予孩子的關愛會對孩子那麼重要?因為父母若對孩子冷漠,就無法提供孩子所需的眼神交流、刺激性的面部表情、擁抱與親吻,孩子的內分泌和神經系統可能因此受損。

另外,由於父母對孩子的冷漠態度,也可能忽略孩子的生理需求,造成孩子無法攝取其成長所需要的營養,錯過孩子剛出生那幾年大腦神經元產生健康連結的黃金時期(註4)。

反觀Uri Gneezy和John List的研究則發現,教育家長的成效遠優於教育孩子,因為接受過相關家庭教育課程的家長,其子女在學校放暑假期間,比較不容易出現成績退步的現象,而這正是此次新北霸凌事件所顯現的問題(註5)。

歸根結底,政府與其不斷強調增設輔導資源,還不如好好思考如何強化家庭教育,讓家庭發揮良好功能。更重要的是,政府(不管是教育部還是衛服部)不應該刻意忽視家長應負的責任,將家長的責任轉嫁給學校或其他單位,甚至給家長不需要負教育責任的錯覺。

只有對症下藥讓家庭教育發揮功能,才能解決目前許多孩子行為嚴重偏差的問題。

註1:疑爭風吃醋 7少女聯手霸凌還PO網

被懷疑講壞話又搞曖昧 國二少女遭潑水、呼巴掌霸凌

註2:懷疑被講壞話 新北7少女涉霸凌1少女遭送辦

註3:摘自《隱性動機》第四章

註4:摘自《深井效應》第六章

註5:摘自《隱性動機》第五章

(本文已徵得作者同意轉載分享)

Printer Friendly Page 將這個故事寄給朋友 Create a PDF from the article
網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站立場,對於發言內容,由發表者自負責任。
發表者
樹狀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