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親師糾紛 如何全身而退?
~新竹縣教師會與中正國中老師分享側記
在教育普及、社會快速變遷的21世紀,教育生態出現很大改變。過去被視為安穩的教育工作,已轉變為高風險行業,老師動輒就要面對被告的危險。為了幫助老師趨吉避凶,本會應童鳳嬌校長之邀,與中正國中的老師分享「面對親師糾紛 如何全身而退」?
首先,南嬿老師從建立心態著手,希望老師在面對親師糾紛時,最好要能做好長期抗戰的準備。若是在短期之內順利結束,就要將其視為「賺」到。
為何要抱這樣的心態?因為新竹縣教師會長期觀察教育現場發現,由於網路的發達,家長串連和取得資訊越來越容易,所以,若發生親師糾紛,投訴教育處、教育部、民代是基本菜色,將老師告上法院也毫不稀奇。單單上述這些基本菜色,就可以拖很長時間,因此,老師若在心態上沒有準備好,一旦遇到這類事件,光是在心理層面這關可能就已經崩潰,更遑論後續還可能產生的調查或訴訟。
接著,南嬿老師希望老師們瞭解,隨著時代變遷,教育環境早已產生很大的轉變,例如:親師關係從早期的合作關係轉變為某些家長認為的消費關係,把國民本應依法接受的義務教育認知為一種消費行為。再加上許多家長在掌握教師法方面,比老師更嫻熟,對教學紅線的掌握比老師更清楚,所以,這類家長若有心要抓老師的教學毛病,下手會更精準。
南嬿老師誠懇呼籲在場的老師,教師法一定要仔細閱讀,尤其是第四章(解聘、不續聘、停聘及資遣)。身為老師不熟讀教師法,就等於將自己的職業生命置於水火之中,隨時都可能遭遇職業生涯被終結的危險。
心理和法律兩層面的重要性都建構之後,南嬿老師又提出親師糾紛的預防和面對之道。不過,由於時間有限,只能約略講重點,若要深入分享,必須另覓時間。
最後,本會秘書長郭榮祥老師也語重心長地提醒在座老師:「愛護自己,就要投資自己,讓自己的職場知能充實、飽滿。」另外,在教師法第四章裡,最麻煩的是捲入性平事件;以目前的教育環境中,不管是男女、女男、男男、女女,只要老師的措辭讓學生感覺「不舒服」,就可能被冠以「性騷擾」,只要老師對學生大聲一點,就可能被冠以「霸凌」或「身心虐待」。這當中的危險性,老師不可不知、不可不防,隨時提醒自己「保持距離,以策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