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聞稿】0~6歲的教育投資不能等 ~從桃園「童熊抱女師」一案看起
作者 hcceiu 於 2017年10月11日 06:00:00 (2771 次閱讀)

《教育專業聯盟新聞稿》

0~6歲的教育投資不能等

~從桃園「童熊抱女師」一案看起

今年9月27日,桃園市發生小學五年級男學生熊抱女師,造成女師「不舒服」。相關報導還指出,該生其實自小一入學以來,就已發生偏差行為,換言之,該男童的偏差行為應該遠在入學以前就已經發生。問題是,學生在入學前就已出現偏差行為會是個案嗎?



研究顯示,如果孩子在0-6歲期間教養不得當,即可能培養出沒有安全感、行為偏差的孩子。而0-6歲時的行為偏差,不會因為長大後就「自動變好」,因為童年時期的教養方式,早已在腦迴路留下很深的印記。所以,如果教育部著手投資0-6歲的教育,即大有可能在孩子成長早期,糾正孩子的偏差行為,提升孩子的學習效益。

那麼,教育部應如何投資0-6歲的教育呢?

首先,由於人的腦部是個半成品,所以,孩子的教育在一出生就已經發生。大人與孩子的每次互動(或不互動),對孩子都有教育的效果。

舉例來說,有研究指出,孩童在嬰幼兒時期與父母或照顧者所發展出的依附關係,會影響孩子未來的成就。而接受過如何回應孩子情感訊號訓練的父母,有62%的孩子安全感大幅提升,成為安全依附型孩童,對自己有自信,也比較自立。反觀未受過相關訓練的父母,只有22%能將孩子培養成安全依附型孩童。單就這一點,就證明0-6歲絕對需要而且值得投資。

再來,在目前3C產品橫行的世界,如何透過多元管道,幫助家長和照顧者瞭解3C褓姆對孩子成長的危害,並儘可能減少孩子接觸3C產品,也是0-6歲教育值得投資的重點。

類似這些0-6歲應該做的教育投資,在許多心理學研究都可以找到。只要教育部有心,就可以擬定政策,與不同單位合作,讓孩子從0歲起就可以接受良好的教育。

更重要的是,若孩子在0-6歲期間,就培養出成功者的性格,長大後成功的機率就更高。

儘管桃園的這個案例,僅是冰山之一角。它卻也讓我們看到,這個孩子的偏差行為在進入小學後,不但越演越烈,還影響到其他孩子的學習,讓師、生都處於不安的學習環境中。這在在都顯示,人類生活在一個社會化的環境,每一個個案的問題,都可能對整個環境造成重大的影響。所以,重視每個孩子的0-6歲教育,不僅可以提升各級學校教育品質,也可以讓孩子長大後更有競爭力。

在全球化的21世紀,只要不具專業性的工作,將註定低薪。為了讓孩子能在嚴峻的工作環境中佔一席之地,教育部應重視0-6歲的教育,研擬有效的教育政策,方能幫孩子做好準備,擁有光明的未來。

發稿單位:新竹縣教育產業工會、花蓮縣教師職業工會、

                苗栗縣教育產業工會、新北市教育產業工會、

                台北市學校教育產業工會、雙北教育產業工會、

                中華民國全國退休教師聯盟

Printer Friendly Page 將這個故事寄給朋友 Create a PDF from the article
網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站立場,對於發言內容,由發表者自負責任。
發表者
樹狀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