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退撫基金是「隨收隨付制」?「儲金制」?
作者 hcceiu 於 2017年07月20日 09:30:00 (3725 次閱讀)

《退休制度大補帖》

退撫基金是「隨收隨付制」?「儲金制」?

 

       從這波年金改革議題開打以來,政府不斷以「世代剝奪」、「世代不正義」、「退休

老人吃垮國家財政與下一代的未來」……等等帽子,擲向社會的長者、強扣到長者的頭上。



       問題是,到底誰才是造成「世代剝奪」、「收支逆轉」兇手?

是「隨收隨付制(pay-go)」?「儲金制(funded)」?還是掛著「儲金制(funded)」

的羊頭,賣「隨收隨付制(pay-go)」狗肉的退撫基金制度?

       另外,許多幫年金亂改護航的學者,也不斷用「隨收隨付制(pay-go)」的概念,來講

我國「儲金制(funded)」退休基金改革的重要性,讓人想問,這些人真的懂得「隨收隨付

制」和「儲金制」的差別嗎?

       既然許多為政府年改護航的專家學者,都無法分辨我國退撫基金使用的究竟是「隨收隨

付制」還是「儲金制」,我想,我們就來看看這兩個制度的內涵,一窺真相。

隨收隨付制(pay-go)

       隨收隨付制的基本特徵,就是向工作的這一代徵稅,來支付退休世代的退休金。所以,

隨收隨付制不會累積大量的基金,也不太會有投資的行為。故,其風險由世代之間分擔。

       從這特徵可以知道,影響隨收隨付制的最大因素,就是人口。也就是說,如果生育率下

滑,導致工作世代人口減少,再加上人類的壽命延長,隨收隨付制將越來越難以維持。

       讓我們來看看我國人口金字塔的發展與變化(圖1→圖2→圖3):

       從圖1→圖2→圖3的人口變化可以發現,隨著時光流逝,人口金字塔的發展越來越以倒三

角形呈現;更重要的是,這樣的人口變化是可預知的,可以及早因應的。

       若我國實施隨收隨付制,退休基金的收入僅靠工作世代的提撥來維持退休世代的給付,

工作世代的負擔將越來越重、越來越重……。

       所以,在可預知的人口老化越來越嚴重的狀況下,若政府實施隨收隨付制,就等於弄

了一個老鼠會,讓工作世代變成負擔越來越重的老鼠,不知道哪一個世代會變成最後一隻老

鼠。

儲金制(funded)

       由於隨收隨付制幾乎等同於發起老鼠會,所以,儲金制才會應運而生。

       儲金制的基本特徵,就是利用投資收益,幫計劃成員累積更多的退休儲蓄。換言之,

儲金制退休基金若運作得好,應該不會出現所謂的「世代剝奪」的問題;因為,每個人所

領的退休金,都是自己工作期間所提撥的儲蓄金(也可稱為「保險費」)和投資收益(圖4)

       從圖4中可以看到,如果只靠提撥收入(contribution),給付(benefit)將難以維持。

唯有靠良好的投資收益(investment),收入(提撥+投資)才能和給付平衡。因此,在

不增加計劃成員的提撥負擔下,投資績效就是儲金制的成敗關鍵。

       這部份,在民國82年的立法院公報裡就可以看到(圖5)。

       從圖5中可以得知,立法院當初在研擬退撫基金管理條例草案時,就已經將退撫基金運用

及管理視為退撫基金的成敗關鍵,也明文規定「基金運用所得收益,為本基金來源之一」。

希望透過基金運用得宜,讓國庫免於撥補,讓軍公教免於增加費率。

       以上一切的立法過程皆顯示,我國退撫基金的確是儲金制退休基金,而我國年金必須進

行改革的關鍵,就是因為政府轄下的退撫基金管理委員會投資績效不彰。

       既然我國當初對退撫基金的設定,就是儲金制,在進行年金改革時,就應該對症下藥,

先解決退撫基金投資管理不彰的問題。

       令人憤怒的是,目前政府對於儲金制的關鍵—基金管理,不僅完全沒檢討,還用「世

代剝奪」等名義,用「犧牲這一代,為了下一代」的惡毒語言,混淆社會視聽、挑弄世代

情感、製造世代仇恨。

       最可悲的是,某全國級教師組織的領導人,竟用「投資有如賭博」、「有投資就有風險

」、「高獲利、高風險」……等等語言,不斷幫政府護航,要在職和已退休的軍公教,一起吞

下政府管理基金不善、績效不彰的惡果。

    令人憤怒與感受可悲之處,豈不就是最大的不公不義嗎?

 

資料來源:

立法院公報

國家發展委員會網站

安大略教師退休計劃網站

Franco Modigliani & Arun Muralidhar, Rethinking pension reform.

Nicholas Barr & Peter Diamond, Pension reform: a short guide.

 

Printer Friendly Page 將這個故事寄給朋友 Create a PDF from the article
網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站立場,對於發言內容,由發表者自負責任。
發表者
樹狀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