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要聞》—教育政策
推展客語應從幼兒教育著手
吳南嬿 撰
自由時報2月8日的報導「竹縣客語開課率低?教育處:國小已列必修本土語言」指出,客委會可能以新竹縣學校申請開辦客語教學比例過低為由,刪減其他計劃的補助。就語言推展及人類大腦發展的角度而言,新竹縣教育產業工會認為客委會可能的採取懲罰性措施,不僅對客語的紮根暨推廣無益,反而更會造成客語被邊緣化。
為什麼如此說呢?因為人類語言學習的好壞並非靠學校教學,而是靠環境。若孩子自幼家中不講客語,等到其進入小學時,其腦部的自動修剪機制早就把客語的相關突觸修剪掉,讓學習客語變得更加困難,更難引起學習興趣。總之,若客委會想要推廣客語,應將重點放在嬰幼兒,而不是國中小。
人類學習的主要工具是腦。由於人腦的可塑性高,在兩歲以前會透過環境所給予的刺激開始迅速連結,形成突觸。所以,這段期間的孩子對於語言(主要是發音)的模仿能力是很強的。大人若希望孩子在語言的發音能講得標準、講得道地,可以請孩子的照顧者讓孩子從小就接觸不同的語言,學習不同的發音。會講客語的幼兒園老師也可以在學校交替用國語和客語與孩子互動,不僅可以穩固並強化孩子大腦與客語相關的突觸,更可避免大腦因為客語的使用量減少,而將相關的突觸修剪掉。孩子若從小就能很自然地掌握客語的發音,自然就不會排斥客語,推廣客語的難度自然降低,客語要紮根也變得更容易。
「教育」是一門建立文化的專業,而建立文化的重點是環境,不是學校。目標對象則是年齡越小越好。許多企業為了穩固其商業版圖,皆透過不同的管道,讓其品牌滲透進3歲以下孩子的生活,成為孩子成長的一部份。同樣的原理在推廣客語上也是一樣的。
期許我國各單位在推廣理念時,能掌握各項資訊以及人性和社會的脈動,才不會賠了夫人又折兵。
參考資料:
自由時報,竹縣客語開課率低?教育處:國小已列必修本土語言
David Eagleman,大腦解密手冊。
Martin Lindstrom,Brand Washed.
Manfred Spitzer, 數位癡呆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