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制度大補帖》 政府不得管理退休基金~我國退撫基金運作踩到的第一道紅線! 許多OECD國家都曾經歷退休金改革,而且改革的時間都遠比我國早。更重要的是,這當 中有許多國家,因為願意對症下藥,面對真正的問題,所以,他們的人民擁有充足而穩定的 退休收入。
反觀我國,年金改革吵了那麼久,退休金政策不能踩的紅線一點也沒有調整,紛擾不僅 沒解決,反而不斷擴大,讓世世代代沒有希望。 退撫基金由政府管理,是我國踩的第一道紅線 退撫基金於立法之初,就已經設定要由政府管理。這在民國82年(1993年)的立法院 公報就可以看到(圖1)。 .jpg)
為什麼政府管理退休基金是不能踩的紅線? 因為國際案例顯示,只要由政府管理的退休基金,表現都很慘。舉例來說: 智利 由於智利政府挪用退休基金為政治服務,導致退休基金累積嚴重不足。最後,智利政府 只好毅然決然在1981年實施新的退休制度—確定提撥的個人帳戶制,並將舊制度所有的退休 給付概括承受。 也許有人認為確定提撥形式的個人帳戶制比較沒有保障,但是,世界銀行卻推崇這個制 度。它指出,透過個人帳戶制的設計,能夠讓計劃成員的財產權更加明確,讓政府的黑手更 難伸進這個領域。換言之,世界銀行也認為,讓政府管理退休基金,會導致退休基金的管理 弊端重重。 不過,從我國的勞退基金可以發現,只要是由政府管理的基金,不管是確定給付制(退 撫基金、勞保基金)或確定提撥制(勞退新制),由於其投資績效都一樣糟糕(大約3%), 遠遠落後國際標準,而且,管理方式也是疑雲重重,非常不透明。 由此可知,只要是由政府管理退休基金,什麼樣的制度都沒有保障。 退撫和勞退的唯一差別是,政府為了擺脫退撫基金的「最後支付責任」,必須大費周張 地鬥爭軍公教。勞退呢,就省事多了。反正政府既有管理權,又不用負責任,用投資績效大 約3%的「小確幸」,就把勞工朋友打發了。 阿根廷 阿根廷政府為了解決其債務,在不利的時間點,將大筆退休基金裡的美元資產換成阿根 廷披索,造成退休金資產的重大損失。 這狀況明確地告訴我們,政府的利益很容易與退休金計劃成員的利益相衝突。而當利益 衝突出現時,身為退休基金管理者的政府,極有可能將自己利益置於計劃成員利益之上,做 出對計劃成員不利的金融行為,造成退休基金累積不足。 也許有人會說,阿根廷政府這麼做,不見得會造成退休基金虧損。事實上,若退休基 金運作只追求「無虧損」的運作,最後就要面對退休基金不夠的問題。 所以,各國都會設定退休基金的長期獲利目標(圖2) .jpg)
從圖2中可以看到,舊金山政府雇員退休基金,將長期投資績效標準設在7.5%,而在這 2006~2015這十年間,舊金山政府雇員基金的年化收益率是7.07%,反觀我國退撫基金,只有 2.36%。若本金有1000億元,這7.07%與2.36%運作十年的差距,就是471億元的差距(圖3)。
美國 美國為了解決其國家債務,曾挪用美國的社會保險盈餘。 盈餘被挪用有什麼危險呢?其危險性在於基金本金的減少,進而造成獲利減少。舉例來 說,原本5000億元的基金,若被挪用了1000億元一年,等於當年投資的本金只剩4000億。若 當年的投資收益率是6%,少了1000億就等於少賺60億。 若國安基金向退撫基金借1000億元,就算之後把本金一毛不少歸還,退撫基金會錯失這 1000億元可獲利的機會。 從OECD國家經驗可以知道,由政府運作退休基金真的是弊端不斷。有鑑於此,OECD國家才會 紛紛退出基金管理,只負監督之責。甚至有的國家(如:加拿大、瑞典…等),還立法禁止政 府干預退休基金運作。 所謂「他山之石,可以攻錯」。看看OECD國家對政府不介入退休基金管理的堅持,再看 看我國政府緊抓著退休基金的管理權不放,就可以知道,我國政府踩到了退休基金運作的第 一道紅線。如果政府堅持不放手,這次的年金改革,就是名符其實的惡改,是一場假改革。 參考資料: Franco Modigliani & Arun Muralidhar, Rethinking pension reform. Nicolas Barr & Peter Diamond, Pension reform: a short guide. OECD,養老金治理與投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