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制度大補帖》 什麼是退休金(2)? 在「什麼是退休金(1)」裡,我們解說退休金的定義及第一個性質--延遲給付的薪資。 今天讓我們來看看退休金的另外兩個性質--儲蓄和保險。 為什麼退休金是儲蓄呢? 首先,讓我們回到歷史的源頭。
在退休金剛開始成立時,起初完全由雇主負擔(延遲給付的薪資),後來,由於雇主 覺得負擔太重,想卸除這個責任,於是成立退休計劃,要求計劃成員和雇主定期同時繳費到 一個大水庫--基金--裡,由專人管理並投資,讓退休金資產不僅能追得上通貨膨,還能不斷 增加。一般來說,會設定長期目標,有的預設真實收益率4%~5%(扣除通膨),有的預 設名義收益率7~8%(未扣除通膨)。 所以,退休金是受雇者的儲蓄。不過,由於雇主也有負擔此儲蓄的部份,而且,在計劃 成員未達到一定工作年限或年齡前,是不能夠領取的,所以,它仍具有「延遲給付薪資」的 性質。 為什麼退休金是保險呢? 如果人的一生是確定的,可以預知自己何時會生病、發生意外、何時死亡,也許,養 老規劃就會容易得多。 但是,真實世界並非如此。 如果我們只單純靠儲蓄來養老,長壽就會變成一種風險。舉例來說,如果我們的儲蓄只 足夠我們支應20年的退休生活,那麼,若我們不幸居然活到第21年、22年…該怎麼辦呢?是 要面對下流老人的生活?還是在退休生活的一開始,就降低整個生活水平,以期能讓自己的 儲蓄能夠撐得久一點? 上述這兩種方式,都可能導致老年生活陷於貧苦,因此,我們需要一個避免自己成為下 流老人的工具--年金。 最近,國內常常有人爭論「『退休金』是否為『年金』?」。有人持的理由是,「退休 金(pension)」不是「年金(annuity)」因為退休金不是社會福利。 事實上,這個論點只對了一半。 「退休金(pension)」的確不是「年金(annuity)」,但是,「年金」也不是社會福 利,它是指將退休金支付到死亡的一項安排。因此,「年金」指的是,將一個人工作期間內 的退休儲蓄,在退休後轉換為直到死亡的定期支付。所謂的「定期」,可以是月、季、半年 或年…等;所以,當我們被詢問要領「月退」還是「一次退」的時候,其實是被詢問是否要將 自己的退休金「年金化」。 由於這種定期支付直到死亡的模式,可以對抗長壽及退休後收入不確定的風險,所以, 年金化(定期支付直到死亡)的退休金是一種保險--對抗長壽風險的保險。 從上述的定義可以得知,一次領取而且沒做任何年金化處理的退休金,並不具備保險的 性質,只有年金化的退休金,才具備保險的性質。 就理論面來說,公保優存和勞保年金也是將退休儲蓄年金化的退休金。只是「公保、勞 保」屬於第一支柱(社會保險)退休金,「退撫、勞退」屬於第二支柱退休金,也就是職 業退休金。 從退休金的三個性質可以知道,不管是完全由雇主負擔的恩給制退休金,或是雇主和受 雇者共同負擔的儲金制退休金,退休金都是工作待遇的一部份。 1949年,美國最高法院在大陸鋼鐵(inland steel)案的裁決中,就裁定退休金收入是工 資的一種補償,算是工作待遇的一環,所以,美國工會有權代表受雇者與雇主就退休金收入 進行協商。 總之,退休金並非從天上掉下來的錢,也不是閒閒不用做事就可以領到的錢。它是一個 人辛辛苦苦工作了一輩子,到退休時才能領到的薪資、儲蓄和保險。政府拿軍公教辛苦一輩 子,付出青春和勞動力才獲得的工作所得,和社會新鮮人的所得相比較,還以此對軍公教丟 泥巴,將軍公教辛苦工作一輩子才能領到的薪資、儲蓄和保險,污名化為不公不義的收入, 破壞世代和諧,不僅不當,而且不道德(請參閱行政院所製作的「不公義年金,一定要改 」的文宣及國教署轉發之公文)。 

參考資料: Gordon L. Clark, Pension fund capitalism. Nicholas Barr & Peter Diamond, Pension reform: a short guide.
|